成功安装opencv及部署环境(暂时)
*这两天(旅游前争取把图像视频,跨平台,滤波和卷积,常见图像变换看完)
把上次编译的opencv_build卸载了,重新从CSDN找了一个巨简单的教程,结果运行尝试成功了。。。。。
附上链接
[spoiler]写笔记前反思一下最近的学习状态:
从6号回家开始,先是找洵洵子要了CS自学指南,然后自己开始排一堆想做的事,每次排计划的通病就是高估自己,现在看来可能一项能完整完成就不错。
就拿编程语言学习来说,什么叫学完?把书上学了,把视频看完了,结果一加入技术交流群,看别人聊的感觉自己像个白痴,B站也在给我推送许许多多的计算机知识,看着那些标题和内容连它属于前端后端都不知道,属实有种困顿无力感。
但是!不止编程学习,我们NJU的自动化人还要有硬件能力,努力卷出水平,为母校自动化脱离C苦海奉献头发
于是说到硬件,到目前为止是一点没碰。虽然对自己比较自信,因为大一暑假搞过一阵子51单片机DIY,但是下阶段的硬件学习是arduino,是ROS,是slam,是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结合,我感到些许畏惧,不过这些都是不得不硬刚的东西。
昨天看到稚珲君的客制化键盘,大半夜一点钟把那视频看两遍,意犹未尽。稚珲君确实做到了起码自动化人梦想中的样子。软硬兼施的魅力,在如今的物联网社会是无敌的。不过越是看这些大佬们的视频,越是迷茫。究竟是向计算机前端学习,还是向后端学习,还是向硬件学习,还是向控制理论什么的学习,我为之困惑到现在。
这种困惑的感觉从大二开始尤其频繁。细细回想,暑假第一次让我感到迷茫的,是一位清华自动化系学长的B站空间。我看到他的四年分别做了什么项目,打了什么比赛,获得什么成绩。只能说各方面都差距巨大。这20天里,我学习效率自认为极其低下。我认为与不断被高山的重量压住视野有很大关系。
可是话说回来,学习效率真的有衡量标准吗。或许两天才配置好python,学会导入并使用各种库,字面意思是两天p成果没有,但是没有这两天就没有后续的学习。学习Django的几天,几乎都是照葫芦画瓢,最终还因为某些目前我不懂的原因导致网站都加载不出,这显然不意味着我几天白花了。起码通过这些尝试了解前端构造,学会一个框架的结构(不了解如何构造框架,但至少会用),我认为这是一个月前的我完全不了解的。
最后,点明一下这些反思的意义,希望自己在剩余暑假的学习时间里摆正自动化人的身份,多想想自动化的应该学什么,而不是看到sql就想学后端,看到Android就想学移动端应用,看到网页就想学前端,看到视觉识别就想学AI。或许这些看起来很愚蠢,不过确实是这几天我的精神状态。自动化的基础已经在前两年学完了,研究生的去处我想大概率本校了,如果有机会想去(浙大,哈工大,北航,北理工,上交,国防科大,华科等等),希望自己能学到有人要的程度hh。
//先吃个饭,回来写下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spoiler]
暑假进度预期:
python—完成机器学习项目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现
arduino搭好
opencv书本过一遍
计算机组成原理看完
下学期几门课大概过一遍(最后10天)
3D建模实现
实现一个opencv+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