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发展前景

 

随着GPT、SAM等大模型的出现,计算机视觉领域未来可能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偶然刷到,视频所讲确实有一定预见性,从前一阵夏令营期间与自所许多强导交流过程或者对他们学术方向的调查来看,的确是前沿方向。赫老师在做第一方向,张老师在做第三方向,第二方向的老师我还没有过交流。视频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生成和理解。

随着GPT、SAM等大模型的出现,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来生成或分析复杂的图像内容。
比如,OpenAI的Image GPT1就是一个基于像素序列的图像生成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的文本或图像片段来生成连贯和逼真的图像补全和样本。
Meta AI的SAM2则是一个基于自然语言提示的图像分割模型,它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任意单词或短语来“剪切”出图像中对应的对象,而不需要额外的训练数据或标注。
这些模型展示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生成和理解的强大潜力,也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

第二个方向是无监督和自监督学习。

无监督和自监督学习是指不依赖于人工标注数据的学习方法,它们可以利用大量的未标注数据来学习图像中的特征和结构,从而提高计算机视觉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比如,SimCLR3是一个基于对比学习的无监督特征学习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同一张图像进行不同的数据增强操作,并让模型区分出哪些图像是相同或不同来源的,从而学习到有用的特征表示。
AMDIM则是一个基于互信息最大化的无监督特征学习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同一张图像进行不同尺度和区域的提取,并让模型最大化不同特征之间的互信息,从而学习到有用的特征表示。这些方法都表现出了与有监督方法相媲美甚至超越的效果,也为计算机视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第三个方向是多模态和跨领域学习。

多模态和跨领域学习是指同时利用多种类型或来源的数据来进行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学习方法,它们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计算机视觉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比如,Bit-L是一个基于大规模预训练和微调的多模态图像分类方法,它可以通过在一个包含300M张图片和18K个类别的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并在目标数据集上进行微调,从而实现在不同场景、任务、领域下对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这些方法都展示了多模态和跨领域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